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超声波探伤仪工作机制深度解密:基于波动物理的缺陷探测原理

超声波探伤仪工作机制深度解密:基于波动物理的缺陷探测原理

更新时间:2025-09-26浏览:174次

  超声波探伤仪的核心工作机制,本质上是利用高频声波(通常超过20kHz)在固体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内部缺陷。其物理基础是波的反射、透射和衍射原理。
  整个过程始于探头发射的超声波。探头内的压电晶片在电脉冲激励下产生高频机械振动,即超声波。这个声波以特定的速度和方向传入被检工件。声速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是探伤仪进行定位计算的基础关键参数。
  当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如果材料均匀致密,声波将顺利前进直至被底面或另一端反射回来。然而,一旦遇到缺陷(如气孔、裂纹、夹杂物),由于缺陷与工件基体材料的声阻抗(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存在显著差异,就会在界面处发生反射。这部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称为缺陷回波)被探头接收,并再次由压电晶片转换为电信号。
  探伤仪的核心功能就是精确处理这些回波信号。它将电信号放大、滤波后在屏幕上显示。屏幕的横轴代表声波传播的时间(或换算成的距离),纵轴代表回波的幅度。仪器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回波信号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缺陷:
  缺陷定位:根据发射波与缺陷回波的时间差,以及已知的材料声速,仪器可精确计算出缺陷距探测面的深度。
  缺陷定量:缺陷回波的高度通常与缺陷的反射面积大小相关。通过对比已知尺寸的“人工缺陷”(如标准试块上的平底孔)的回波高度,可以评估缺陷的当量大小。
  缺陷识别:不同性质的缺陷(如点状夹杂、平面裂纹)会产生特征不同的波形。有经验的操作者能结合波形特征和缺陷位置进行辅助判断。
  综上所述,超声波探伤仪就像一个为工业材料做“B超”的医生,通过主动发射声波并“聆听”来自内部结构的回声,基于坚实的波动物理原理,实现对不可见缺陷的精确定位、定量和评估,从而保障关键结构的安全与完整。

 

Contact Us
  • 联系人:朱经理
  • 邮箱:shxcdzkj@163.com
  •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北陈路962号A幢A8102室

扫一扫  微信咨询

©2025 上海旭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2970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    总访问量:63280    管理登陆